爱兵要有正确的“爱法”
【资料图】
前段时间,我调任某营当教导员。履新当天,我仔细了解全营官兵的基本情况后发现,营里有一定数量的病号,还有个别官兵家庭出现变故,或是个人感情生活存在不稳定因素。
为了让大家感受到营党委的关怀,我牵头制订了几条以情带兵的暖心举措。比如,家中遇到困难的同志,允许增加使用手机时间,方便与父母联系;可以行走的伤病员留在营区休养,不用去训练场观摩,“病号饭”由炊事班班长根据病情进行烹制……
然而,举措试行刚满一周,一些班长骨干就找我反映问题:“看到伤病员可以享受如此‘优待’,有的同志参训热情有所下降,甚至个别人故意‘泡病号’”“好几个人都说最近家里出现了困难,也不知道是真是假,午休时一直在发信息、打电话,下午训练无精打采”“有一名战士训练时被垫木擦了一下,军医都说没有大碍,可他却非要请假去医院”……听到这些情况,我的内心五味杂陈,原本出于好心的举措,没想到无形之中给带兵抓训造成了困扰。
在当周举行的行政例会上,二连指导员表达了自己的担心:“对于个别有困难战士,如果只是一味给予关照,忽视了科学严格管理,没有解决好思想问题,时间一长可能会影响其他同志的心态。”
锣鼓听声,听话听音。当晚,我反思自己近期的一些带兵方法发现,有的是盲目关照、一厢情愿,使原本的“关爱”变成了“溺爱”,而对如何解决官兵困难,激发大家训练热情,并没有深入思考。
随后,我与营党委成员商量,决定安排军医开展常态化巡诊,严格按照《军事训练健康保护规定》《军事训练伤临时停止和恢复训练医学标准(试行)》等规定,加大依法治训力度,严禁“泡病号”现象发生;对于官兵短时间内不能解决的家庭矛盾,营党委依托“家庭委员会”出面调解;联系卫生连和驻地医院的心理咨询师,对恋爱感情受挫的战士及时进行心理疏导。
对症下药,效果立显。新措实行后,全营伤病号明显减少,大家的训练热情迅速高涨;一些官兵没有了后顾之忧,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;个别情绪不稳定的同志,得到及时贴心的心理服务,卸掉思想包袱轻装上阵,士气高昂地投入到学习和训练中……
看着营队发生的可喜变化,我欣慰地长舒一口气,也对以情带兵理念有了新的认识。作为一名基层带兵人,爱兵要有正确的“爱法”,防止过犹不及,切不可一片好心办了坏事。
(程铁镔、吴 震整理)(第76集团军某旅政治教导员 宋义忠)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