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观焦点:今年沙尘天气次数已超过近20年的平均水平
每年春天,中国都会经历沙尘天气。今年的沙尘暴已经影响了新疆、陕西、内蒙古等15个省市,覆盖了我国37.5%的国土面积。虽然今年的沙尘暴比去年的强度稍低,但在春季高发的沙尘天气中,今年的次数已经超过了近20年的平均水平。
图片来源:上观新闻
(相关资料图)
根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23年4月发布的数据,近20年来,中国沙尘天气数据共有297次,其中3月-5月的春季占比高达77.8%。此外,春季还伴有漫天飞舞的柳絮、梧桐絮,占据了整个春天40%的天气。
图片来源:上观新闻
图片来源:上观新闻
虽然今年的沙尘暴已经很严重,但与2021年的“10年最强”沙尘暴相比,差距较大。在2021年3月15日的沙尘暴中,北京市PM10浓度在短时间内迅速上涨,达到了6450微克/立方米,城六区的PM10浓度更是达到了8108微克/立方米。而今年的沙尘暴虽然也造成了空气的严重污染,但根据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数据,城六区PM10平均浓度在1256微克/立方米,远低于去年的峰值。
80年代两个头罩纱巾防沙的女生。图片来源:网络
来自西北的沙尘
沙尘天气频繁出现的原因与蒙古国荒漠化有关。中国沙尘天气传输主要有5条路径,其中西北路径较为复杂,是历年沙尘天气最主要的原因之一,占近20多年来沙尘天气的38.5%。
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观测,今年的沙尘也源于西北路径,沙子乘着冷空气一路南下,过境中国400万平方公里土地。近年来,蒙古国的平均气温上升约2.25摄氏度,年降水量减少7%至8%,特别是春夏等暖季降水量减少幅度十分严重。过去10年是蒙古国过去80年中经历的最热的10年,导致该国1244条大小河流、湖泊干涸或断流。
今年3月中上旬,蒙古国基本无降水,气温又较常年同期偏高5-8°C,导致地表无积雪覆盖。而大范围裸露的地表,在今年偏强的蒙古气旋和冷空气的带动下,形成比往年更频繁的沙尘天气。
防护林是否失去作用?
今年的频繁沙尘天气让许多人产生了疑问,认为防护林不再起作用了?但事实上,并非防护林失效,而是其他因素过强。沙尘暴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:沙尘源、大风、不稳定的大气层结状态。沙源地的自然条件日益恶化已经在之前提到过,今年冷空气活动较为活跃,而蒙古气旋和地面冷锋在冷空气影响期间成为了有利的推手。
与此同时,防护林的增加实际上使沙尘暴的次数呈下降趋势。
根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一篇论文,尽管2018年至2021年沙尘天气次数有所回升,但2000年至2021年整体呈减少态势,沙尘影响强度也趋于减弱。例如,在2001年,沙尘天气出现22次,且77.3%为沙尘暴。而在2021年,沙尘天气下降至10次,沙尘暴、强沙尘暴也仅有3次。此外,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也显示,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年均减少2424平方公里和1980平方公里,沙尘天气次数年均减少20.3%,植被平均盖度增加0.7个百分点。因此,防护林的作用仍然是显著的。
荒漠化防治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,因为人类无法控制自然界的气压和风速。中国在植树造林、防沙治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,但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。
根据中国气象局的预测,西北和华北等地在4月13日至16日期间仍将有较多的沙尘天气,特别是13日夜间至14日可能再次影响到京津冀等地,市民外出需注意个人防护。
内容来源:上观新闻 图片来源: 上观新闻、网络 如有版权问题,请出示图片相关版权联系数字减灾删除标签: